我國70%的 干燥設備應用于石化行業,石化裝備中干燥設備投資大、技術含量高、耗能高,對石化產業發展具有強大拉動作用。
據介紹,近年來我國干燥行業通過轉變產品結構、產業集聚和專業化重組,企業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,行業規模和工業總產值不斷放大,一批干燥產品走出國門,為千萬噸煉油、百萬噸乙烯、百萬噸級PTA(精對苯二甲酸)等大型裝置配套的關鍵設備已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,改變了我國石化大型干燥裝置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,有效降低了石化行業建設投資和生產成本,為石化企業創造出巨大的效益。
不久前,中航黎明錦西化工機械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等聯合自主研發、設計制造的2臺國產百萬噸級PTA(精對苯二甲酸)/CTA(粗對苯二甲酸)蒸汽回轉干燥機,通過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國產化臺(套)重大裝備科技成果專家鑒定。
有專家告訴記者,PTA生產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石化工業發展的標準,上世紀90年代前該產品成套技術一直由英國BP石油公司、德國杜邦公司和日本三井油化等掌控,國內現有的技術及設備全部依賴進口。僅專利費一項,國內企業每生產1噸產品要支付30美元。百萬噸級PTA/CTA裝置作為我國“十一五”規劃重大技術裝備16個重點攻關項目之一,其關鍵設備干燥機的研制成功,對實現大型PTA/CTA成套設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意義。
據了解,在攻克百萬噸級PTA/CTA干燥機國產化的過程中,翻越了“大、難、新、精”四座高山。其中,“大”即該設備產能大、規格大、重量大;“難”即該設備設計難、制造難、檢測難、運輸難;“新”即該設備的核心技術在國內尚屬空白;“精”即要將該設備做成精品。
專家認為,國產大型干燥機填補了國內空白,不但提高了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的創新能力,還可為石化企業降低一半的干燥機設備采購費用,縮短一半的采購周期。
干燥設備技術密集、附加值高、成長空間大、帶動作用強,是石化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。“十二五”我國大煉油、大乙烯、大型煤化工、合成氨和尿素裝置中的干燥設備存有較大市場需求、高效單元設備將有較大發展空間。當前而言,我國的干燥設備中,低效高污染的老式設備占大多數,低水平重復的現象相當嚴重。除了要采用經濟和行業標準手段,逐漸淘汰這些落后設備以外,應當加大對開發節能干燥設備的技術投入和推廣力度,重視干燥基礎理論的研究,要更快地引進其它領域的科研成果如熱管技術、超臨界流體技術、熱泵技術、計算機智能技術、脈動燃燒技術,加快對節能技術的利用。
近年來,我國石化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國產化取得了很大進展,一批重大裝備研制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,石化裝備行業的綜合實力有了很大提高。石化裝備的特點是技術、研制難度大、成套性強、關聯度大,是知識密集、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型產品。在石化行業,流化床干燥機、閃蒸干燥機、槳葉干燥機、蒸汽回轉干燥機、轉鼓結片干燥機應用廣泛,一些產品已替代進口。不過,在專家們看來,差距仍表現在設備大型化方面。
目前,石化行業的發展趨勢是,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,建設大型化裝置、發展規模經營。石化裝備將向著大型化、高效化、節能降耗方向發展。專家認為,在這個過程中,干燥設備廠家要積極參與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,新工藝需要新設備去實現。裝備的新設計、新材料和新的制造技術是在化工工藝的新要求下發展起來的。我國化工工藝逐步提高自主開發的能力,開創的工藝流程,也需要干燥裝備企業的參與配合。
與會專家認為,干燥設備制造業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,在自主創新能力,產品更新換代,裝備的大型化與控制的自動化程度、等方面全面發力,開發組合式干燥機和新式成套干燥機,力爭到2015年國產化率由目前的80%提高到90%,到2020年,干燥設備制造業全面走強。同時,國家應加大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機制,全面整合干燥設備企業,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;細化與完善干燥設備的綜合評價準則與行業標準,讓干燥設備企業有序發展。
有專家告訴記者, 干燥單元在石化裝置的工程設計中,常被視為輔助性單元而被忽略,實際上它是降低能耗的重要環節。在繁雜的化工工程設計中,工程設計單位常缺少精力去改善這些單元的性能。然而這些恰恰是干燥設備制造企業的技術專長。同時,設備制造企業具有利用和綜合各行各業用戶同類共性技術的條件,石化行業是干燥裝備企業大有可為的市場領域。
|